足球比分网_球探体育比分-在线直播

图片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法治宣传
【法治先锋】杨婧:扎根边疆法治热土 书写履职为民答卷
发布时间: 2025-09-19      来源: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      【字体:大?中?小】     分享到:

法治兴则民族兴,法治强则国家强。在推进法治云南建设的征程中,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履职担当、主动作为,涌现出一批弘扬法治精神、守护公平正义的先进典型。

近日,“云南人大”微信公众号【法治先锋】专栏,聚焦我们身边的法治践行者,展现新时代人大队伍的履职风采。

今天,一起走近西双版纳州人大代表、云南天外天(西双版纳)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婧,看看她的故事。

清晨澜沧江畔薄雾未散,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大代表、云南天外天(西双版纳)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婧已赶往傣寨参加送法进村宣讲会。在傣家竹楼里,居民们向这位“律师代表”请教家长里短中的法律困惑。这样的场景,是杨婧履职5年的常态。从执业律师到律所主任,从公益先锋到人大代表,多重身份的背后,是她对边疆法治建设的执着追求。

 

杨婧开展普法工作。

 

立法调研:走遍雨林寻良方

履职期间,杨婧累计走访全州3县(市)26个乡(镇),形成调研报告17份,提出建议42件,其中涉及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11件建议全部得到落实。

在参与《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药条例》制定过程中,她带领团队深入勐腊县象明乡,跋涉百余公里实地调研,白天随傣医上山辨识药材,夜晚在火塘边记录口述传承。她先后参与了西双版纳州5次条例草案研讨,提出的14条专业意见中有3条被正式采纳,内容涵盖森林资源保护、傣医药传承等关键领域。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立法建议,让民族医药保护制度真正“长”在了西双版纳的土地上。

 

维权实践:为边疆群众撑好“法治伞”

在杨婧的办公室,陈列着“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”“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”等荣誉证书以及“百姓的贴心人”等群众致谢锦旗。

2021年,景洪市景哈乡一位家暴受害妇女因证据不足在离婚诉讼中陷入困境。杨婧挺身而出,协助调取关键医疗记录、走访邻居获取证言,最终促成协议离婚并争取到合理财产分割。结案后,她持续提供法律援助,帮助当事人办理户籍迁移、联系心理疏导、对接就业资源。

“杨律师不仅帮我摆脱噩梦,更教会我如何保护自己。”当事人的这句话,道出了这场维权行动最动人的意义——让法治的阳光真正照进受害者的生活。

 

普法创新:让法治种子在边疆发芽

杨婧带领团队扎根边疆,创新打造多民族普法新模式。组建汉、傣、哈尼、基诺等民族普法宣讲团,结合传统节庆开展宣传。宣讲团采取“以案说法”的生动形式,将法律条文转化为鲜活的身边案例。他们与10余个村民小组建立长期帮扶机制,帮村寨编制审核村规民约,累计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法律咨询500余次,审查各类合同200余份。

景洪市勐龙镇贺南东村贺南东老寨村民小组是一个边境村寨,留守儿童众多。普法中,杨婧通过“坏孩子抢文具”“掀裙子”等情景演绎,将未成年人保护法、民法典、刑法中关于校园欺凌和性侵害的条款变得通俗易懂。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了识别危险、勇敢说“不”和求助方法。这种沉浸式的普法教育填补了留守儿童的法律知识空白,在他们心中播下了自我保护的种子。

多年来,杨婧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着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。她常说:“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,而是温暖的守护。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美丽边疆,我们既要当好法治建设的施工员,更要做好各族群众的贴心人。”